19.3.07

[第818種語言]

聽不懂的時候
偷偷望向窗外風景
摩天輪總是邊上升邊下沉

在沒有共識的時候
讓我們看戲
一起開懷 一起落淚
若有分歧
就裝作是隨機
和詮釋的必然分歧
而非根本價值的分歧

一如文章中的錯別字
只是偶爾發生
且讓人相信還有修正的可能

收集多少言詞以求準確表達
記下多少暗號以求接收無誤
假如從語言的第一個發音
理論的第一個基礎假設
便錯了...

我們要活上多少年
才足以建立自己的語言
而不必再借用他人的

下雨的時候
你嘴裡吐出的幾個音節
混著雨聲
怎麼我無法分辨
一如種族仇視和宗教異見
總有些無法跨越的鴻溝

而所謂孤獨 只取決於你所指涉的範圍
唯有看戲的時候
我們眼睛才在同一箱子裡
卻不曾在同一身體裡

摩天輪得跨越天空多少回
才足以留下一道劃痕
產生同步的錯覺
正好令人們以為真的看過一樣的風景
可惜仍不免各自承繼著他人的話語、想法和天真

--
後:
每次寫了似詩而非的東西,總覺要讓人見笑。
近來翻看舊的東西,既沒印象又越覺寫得不好。
對於某些句式和詞語有一種偏愛,卻不捨得改掉這種壞習慣。
暫時這樣,有時間才修改吧。

14.3.07

長恨此身非我有 只嘆歲月不由人

[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後感]

在這個對青春、物質崇拜得近乎是膜拜的社會裡,一切消逝後我們該怎辦?
  
字幕出現時,腦中就只剩這問題。這也不是甚麼老來無依的故事,與其以巔覆意味的「後現代」來理解題目,倒不如純粹的字面現代以後的意思來出發,如果「現代」標誌著某種輝煌、對知識的崇拜,那麼之後呢?
  
正如寬寬看著老了的姨媽,別人實在難以想像他憑甚麼自恃,但牆上一幅照片、一個漂亮的女兒,也隱隱向你訴說,他真的曾經漂亮風光過 。因此才會執著得如此彆扭,形成一種滑稽的姿態吧。這個時代對知識既輕蔑又重視,卻不取決於知識好壞而在於它能否帶來效益。還抱著沒用的知識價值不放最終 亦理所當然成為笑柄吧。
  
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殘缺,卻始終單純善良,單純地炫耀,單純地被騙,甚至欺騙、敲詐、謀殺都顯得單純。姨媽明明怕上檔又一再相信其他人,欺騙或謀殺的又明明不忍。那個男的也讀過書吧,怎樣落得騙人維生又是另一個故事吧。水太太穿戴再華美,貓兒一失蹤卻崩潰。
  
被騙了倒沒令故事急轉直下,倒是跌一跤就甚麼都沒了,連自恃的力氣都沒了。回到不愛的前夫身邊倒不是問題,回到一種不認同、不甘心的生 活方式才是問題。唸過蘇軾莊子又如何?未能如莊子「汝身非汝有」般境界看得開,只有蘇軾「長恨此身非我有」的不甘身不由己,更顯得知識份子身份成了包袱, 令人不能放下身段。
  
才一瞬間一切就消逝,突然明白,青春非我有,我們不過是其短暫寄居之所而已。放得開倒好,然而眼下盡是放不開,才得長恨,也唯有長恨。
  
另,不諳樂理,久石讓的音樂好不好,我說不上,但個人認為好的配樂能代電影本身於人腦中縈繞盤旋上好一陣子,令人有時間沉澱細味。